网站首页 • 关于作者 shihanbing 的所有文章
-
提前准确预测伊朗并分析特朗普的政治经济方面分析
这一次美军平安落地意味着什么呢?就是特朗普空袭伊朗最后的一丝不确定性风险也没有了。所以说,美国这一次行动成本极低,却可以为特朗普累积巨大的政治资本。特朗普这一次呢,以小搏大,赢麻了。第一点就是透过本次空袭呢,美国可以再一次强化在中东的影响力。过去几年,美国在中东其实一直是一个战略收缩的态势。前有特朗普第一任期缩减驻阿富汗和伊拉克美军的人数。后由拜登阿富汗撤军......
-
扩种大豆的种植结构会影响到我主粮安全的趋势分析
这几年除了中国之外,还有一个国家在快速扩大大豆的种植面积,谁呢?就是巴西这家伙,实在是吃到中美贸易对抗的甜头了,吃上瘾了。其实自打2006年以后,巴西就在持续扩大大豆的种植,但2018年中美贸易战之后,它有个明显的加速,像在201819年度,巴西大豆的种植面积是三十五点九百万公顷,和美国的三十五点四百万公顷不相上下。 而到了202425年度,巴西的大豆种植面积已经扩大到了四十七点三百万公顷,而美国的波动面积则变动不大,为三十四点九百万公顷。同期,另一个大豆主产区阿根廷的播种面积也没有明显收缩,供给端在疯狂增长,而需求端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我国已经开始致力于国产化了,那这自然就会导致一个结果,就是全球大豆都将面临着供给过剩的压力呀。 根据美国农业部5月12号发布的预测,受巴西再一次获得丰收的推动,预计202526销售年度全球大豆产量将增加近600万吨,达到4.2682亿吨。与此同时,预计202526销售年度全球大豆的期末库存也会较上一年度增加115万吨,达到1.2433亿吨。所以不难推断出,在充足的供应之下,除非需求大增或者出现大面积天灾,否则无论是大豆、豆粕、豆油价格都很难长期走强。 虽然中国和巴西都扩大了大豆种植面积,但两国有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巴西是在增量扩产,而我们中国是在存量土地上扩产。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呢,巴西只所以能够扩大大豆的种植面积,是因为它有大量的荒地可以开发,这样的好处就是不会太影响其他作物的种植。但中国就不一样了,我国的耕地面积是非常有限的,能大规莫开垦的荒地几乎没有,这就意味着中国要想多种大豆,就必须牺牲一些其他农作物的种植面积。 这些被替代的作物是什么呢?主要就是玉米和水稻,注意啊,替代的主要是玉米和水稻,且记住这两点,这两点后边有用。东三省作为我国大豆主产区,是我国这一轮大豆扩种计划的主力军,而众所周知,东北的主要粮食作物就是玉米和水稻。这里呢,我们以黑龙江省为例,简单看一下大豆扩种之后对其他作物的影响,因为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是在2021年底发布的,所以以202年做分界线。 2021年,黑龙江水稻种植面积为386.7万公顷,玉米为652.4万公顷,大豆为388.8万公顷。到了2022年,受政策影响,黑龙江水稻种植面积降至360.1万公顷,玉米降的最多,跌破600万公顷,为597万公顷,大豆则增至了493.2万公顷。这个变动是很好理解的,因为玉米和大豆同为旱地作物,农民为了扩大大豆种植,自然而然的会想到少种玉米。但2023年情况变了,当年玉米种植面积再度回到600万公顷以上,达到645.2万公顷,大豆种植面积也保持在了488.7万公顷。 但水稻种植面积只有326.9万公顷了。2024年,黑龙江玉米种植面积进一步达到了664.2万公顷,大豆种植面积稍有下降,为468.5万公顷,水稻种植面积微微上升,回到了330.5万公顷,但和2021年的386.7万公顷相比,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了。透过这一系列的数据,我们不难猜测这背后有着怎样的一个故事。2022年的时候,因为国家倡导种植大豆,而且种大豆能拿到更高的补贴,所以呢,不少农民改种玉米为种大豆了。但种了一年以后,农民发现因为大豆产量低,即使有补贴也没有种玉米划算,很多人又重新改种玉米了。 但问题是,这个时候种不种大豆已经不是普通老百姓能说了算的。扩种大豆是写在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中的政治人物,他只能增不能少。那怎么办呢?一个最简单的办法,有关部门想出来了,就是水改旱,改种水稻为种大豆,就是不种水稻了,种大豆,这样水稻种植面积就减少了,而大豆种植面积呢,就增加了。 有些同学呢,会觉得这在经济上划不来,对吧?虽然每斤大豆价格可能比大米贵一两块钱,但大豆单产实在是太低呀。2024年我国大豆亩产是133.3kg,而水稻亩产能达到477kg,所以如果算总账的话,重大豆它真的就没有什么大的优势,它不经济,没有好的效益。但是这个账是对普通老百姓来算的,东北这个地方比较特殊的地方在哪儿呢?那就是在这片富饶的黑土地上有大量的国营农场,像黑龙江就有我国最大的国营农场群,这种国营的性质就决定了在利益得失面前,政治压倒一切呀。 但这种植结构的改变其实会影响到我国的主粮安全的,这一点可能很多人都没有想过,对吧?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20年前中国为什么会形成那么高的大豆进口依赖度呢?是我们自己不想种吗?肯定不是,按中国人勤劳的个性,但凡有条件,我们都会把粮袋子捏在自己手里的。 当时种不了,原因无非是耕地面积有限,保得了主粮就保不了经济作物了。而当时以美国大豆为代表的进口大豆品质好,价格也便宜,这么一来呢,我们进口大豆一方面是可以省钱,另外也可以借机和美国搞关系。而且大家别忘了,20年前正是房地产起步的阶段,这块占用的耕地也不少啊,这也导致我们客观上不得不依赖进口大豆。 现在还是这个问题,虽然我国想要调整种植结构,但可用耕地它是有限的,今天你这个多种点,那其他的呢,自然就会少种一点了。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来看,2021年全国稻谷总产量为21284.3万吨,小麦总产量为13694.6万吨,玉米总产量为27255.2万吨。而三年之后的2024年全国稻谷总产量为20753.5万吨,你对比一下就知道大幅减少了,小麦总产量14009.9万吨,略微增加,玉米总产量为29491.7万吨,也增加了。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出来,经过三年时间,小麦、玉米的产量都是在增长的,唯独稻谷在减产。大家注意啊,唯独稻谷总产量是在减少的,少了530.8万吨。懂的人都懂,中国的统计数据呢,主打一个喜庆路线,就是说赋予一些数据,一些幸福感,就好比说你在外面不小心掉坑里了,或者说不幸被人打了。 ...
-
地铁加商业的模式已加速地铁亏损,地铁涨价背后的经济趋势
2024年5月的时候,根据交通运输部发布的数据,昆明轨道交通的客流强度为0.5,所以说昆明地铁现在也是过得很凄苦。前几年,昆明地铁还被曝出长期拖欠员工工资的新闻。昆明并不是个个例,在我国呢,是普遍的现象。根据2025年4月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数据,54个城市当中,只有17个城市客运强度达到了0.7的标准,不少地方的客运强度甚至只有零点零几。你说说,就这点儿人坐地铁怎么可能赚得了钱呢?更关键的是,经济下行之下,地铁很多收入都没有了,比如说广告收入,就是受影响比较大的一块儿,像广州地铁。中海城国际在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2024年度跟踪评级报告中提到,2023年广州地铁商业资源经营板块收入为7.83亿元,同比略有减少。其中广告业务受其他传播平台分流广告客户的影响呢,2023年收入同比下降34.19%至3.11亿元。 现在广东地铁甚至开始推广个人广告投放业务了,虽然官方说这是新开发业务,但你想啊,要是企业还愿意花钱打广告,广州地铁至于去找个人打广告吗?所以说,由于哪哪收入都指望不上了,我国地铁已经普遍的活不下去了。地铁涨价这事儿呢,虽然与大家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很多人看到这个消息呢,也没太当回事儿,因为很多地方还没有涨价,事不关己就高高挂起了,而即使事关自己了,可能实际痛感也没有特别强。 毕竟跟住房、教育、饮食等方面的价格相比呢,这个涨幅看着呢也没有显得那么的夸张,但现实并不是这样的,正所谓见未知助,或者说知微见助。 公共事业本身就是以民生保障为基础,遵循公益性原则的,它本身就不应该有市场化定价。大家注意啊,这点很重要啊。所以哪怕仅仅是轻微的涨价,所带来的影响程度也是巨大的。尤其是地铁价格,我国绝大多数城市的地铁票价在这一波之前都长期维持在10年甚至20年前的水平。 去年10月,有关部门就出台了相关政策,规定城市公共交通票价依法实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可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涨价的路已经铺好了,接下来只是时间问题了,肯定是要涨价的。从经济角度出发,财政压力转嫁到企业和老百姓身上,推高通胀、抑制消费,降低本土产品的价格优势都是必然的结果。诸如水、电气、公交、地铁这些公共服务,长期以来呢,实行的都是低于成本的定价策略,大多数国家都是这么做的,目的呢是保障民生,确保低收入群体能负担得起,同时呢,也是为了让社会最基本的运行成本降低,这是出于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考虑,有利于商业的正常发展。大家注意啊,地铁的低票价,它不是一种施舍,而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需要,同时也是民生的需要。放在我国,公共服务保持低价,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就是提升本土产品的价格优势。我国是制造业大国,降低社会运行成本有助于提升本土产品的竞争力,也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一直秉承的一个原则。由于地方财政吃紧,其实早从2023年开始,公共事业涨价就悄悄启动了。最开始涨价的是水、电、气这些中国制造,随着近几年房价涨、原料价格涨、通胀上升等等,维持价格优势已经非常艰难了,利润空间已所剩无几,而水电气上调会直接提高企业的经营性支出,尤其是生产过程中大量依赖于。 水电的中下游企业面临着更大的成本压力,再加上生产领域本就供过于求,内需不振,外需放缓,通过提高产品价格完全转嫁给消费者也不可能,最后苦只能往自己肚子里咽。之后交通方面也跃跃欲试了,先涨高铁价格,现在地铁也撑不住了。问题是水电气交通成本全都是老百姓的刚需,我国公用事业部门又是高度垄断的,居民勿替代选择呀,只能被动的接受涨价。就是说你涨他做,你不涨他做他没有选择,你涨不涨,老百姓都摆脱不了,一涨就是生活成本永久性的上升。2024年,扣除价格因素的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只有5.1%,增速比2023年低了1个百分点。消费本身就疲软,这种刚需成本稍有上升,对消费就会造成雪上加霜的影响。单纯的涨价,如果没有居民收入提升做支撑,也不是长久之计,可能会严重抑制消费。这一点呢,有关部门其实也很清楚了,但实在是没有办法涨价。以前地铁公司也尝试过很多自救的方式,第一种就是像深圳、武汉等地方那样,学香港搞to OD, 现在情况已经很明显了,就是摊子铺太大,一失足而成千古恨,反而是被房地产给拖累了。 第二种是地铁加商业,地铁站那么大,空出来的地并不少,把这些地盘租出去,搞点地铁便利站、面包店等等。这事儿呢,乍一想确实不错,比如北京总共好几百个站点啊,每天上千万的客流量,那是多大的买卖呀。但实际情况又跟大家想的不一样了,实际情况非常尴尬,2002年北京地铁就搞过一波地铁便利店,结果两年也没能出多少家,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办法就给全盘枪毙了。最近呢,这些年实在是周转不开了,就又想起来这事儿,而且经济不好的情况下,又生怕租户跑路或者撂挑子,所以对租户的要求就特别的严苛,必须是北京有知名度、有连锁背景的品牌,包括店铺规模、注册资本、资产、盈利情况。员工人数等全都有要求,租金也定的特别高,每平方米四五千元,算下来租一个二三十平方米的地方,一年租金成本就得上百万。大家看这个路子,有没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呢?这其实就是地铁版的民企反哺国企啊。 可实际情况是什么呢?大环境不好,租金在定那么老高,很少有人能做的红火呀,很多便利店、茶叶店、蛋糕店一类的,开不了几个月就倒闭了。 弄得比较好的是奥森公园的一口,出站以后呢,就会进到一个地下的美食街,生意很红火。这种模式呢,很难复制,因为车站的结构设计限制非常多,排烟基本上没可能,而地下通道也不是自站都有那么合适的条件,所以迄今为止,有条件搞成类似奥森那样的也屈指可数。 自救的路走不下去,而财政那边也给不了那么多补贴了,涨价的涨价,现在还没涨价的也在想着开源节流了。比如说佛山地铁就开启了极致节能模式,灯光调暗,空调调高,提前收车,地铁变增箱,而这一招呢,已经让不少乘客怨声载道了,广东那边现在越来越热,估计这样干的也不是长久之计,所以大概率的也得涨价,这当然会对趋势产生巨大的影响啊,首先影响到的就会是基建相关的行业和品种,再加上地铁本身就是超前建设的,总体影响会比很多人想象的更加剧烈。 理论上,建多少地铁应该根据交通情况来定。一开始我国也确实是这么干的。在只有北京、天津、上海等极少数城市开通地铁的情况下,1995年,国务院就发布了关于暂停审批城市地下快速轨道交通项目的通知,严格强调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包括地铁、轻轨等建设投资大、运营成本高,国家和所在城市财政目前难以承受。根据我国城市现有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家财力状况,当前必须严格控制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发展,并对在建项目加强管理。...
-
北京上海人来说现在的收入根本就支撑不了什么任性的消费
一方面,对北京、上海等地的人来说呀,现在的收入根本就支撑不了什么任性的消费。 就像我前面说的,北京、上海是汇集了很多高收入群体。 但大家有没有想过呀,他们这样的高收入是怎么做到的呢? 是靠经济的繁荣做到的呀,越高收入群体受经济的影响就越直接,像房地产、金融、教培、互联网等等,不正是之前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以及很多二线城市高速发展起来的经济支柱吗? 在这些行业......
-
2025年时寒冰关于黄金的趋势分析:黄金将走向哪里
在全球经济格局风云变幻的当下,黄金市场的走向始终牵引着投资者与经济观察者的目光。2024 年,国际金价犹如一匹黑马,全年累计涨幅近 30%,呈现出极为强劲的上升势头。进入 2025 年,涨势依旧延续,4 月 21 日,伦敦金现货价格气势汹汹地突破 3400 美元 / 盎司,刷新历史高点,国际黄金期货价格更是先行一步跨越这一重要关口。国内黄金市场也不甘落后,沪......
-
医保的压力已经越来越大导致减肥市场增加及健身设备机会
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此前,国家卫健委甚至还发布了一套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手把手教学如何才能科学减肥,可见现在有关部门是多么的重视我国居民的肥胖问题。而地理位置偏远的一些学校呢,他们的体育师资水平更是不足,情况就更糟糕了。像一所郊区小学的体育老师就反映说,全校只有6名体育老师,但是呢,学校又安排了很多体育课程,这就导致每名体育老师一周要上18节体育课。......
-
2025年中小学体育教师存在缺口以及减肥的市场机会
有关部门怎么突然这么重视减肥,这么重视强身健体这件事儿呢?很多人呢,不太关注这件事儿,实际上,这件事儿背后是有关部门布下的精妙的棋局。很多戏剧呢,都是一环套一环的,环环相扣,如果你看明白了,就会会心一笑。比如说现在有关部门正在布局,从学校就开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体育,也就是说呢,现在强身健体要从娃娃抓起了,毕竟如果从小就养成这种习惯的话,未来实现全民减肥,全......
-
时寒冰微课堂:经济下行趋势可能会持续15年到25年
我们现在的外汇储备虽然看起来很多,实际上它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了,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一个程度了,这意味着人民币很快就失去毛了,很快就没有支撑了,这对股市来说呢,也是一个潜在的利空,我前面讲了,未来我们只会更大力度的降准降息,那么货币的贬值只会来得越发的猛烈,股市虽然会短暂的起来一波,但很快呢就会跌下去。 因为大家看到人民币贬值,只会想趁着股市高点套现逃离,很简......
-
外商对华投资近年来持续下滑必须依靠关键的科技来拼
人工智能时代就是比科技,你的科技强了,那么你的综合国力会强,你的军事实力也会强,你的工业各方面,你的科研甚至你的医学医疗水平都会变得更加强大。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科技现在都是拼国力的一个关键点。 美国是人工智能的发起者、主导者,人工智能领域的大多数企业都在美国,除了deep seek个等少量的我国企业能够对它形成挑战以外,美国都是占据了很大优势的,所以说这对......
-
时寒冰:当美联储降息,我国降息的信号也就亮了
2018年的时候,央行为什么要和财政部互怼呢?就是因为央行觉得自己一个劲儿的放水,而财政部一直在躺平不作为,导致央行放出来的水没起到任何作用。股市该暴跌还是暴跌,债务该违约还是违约,于是呢,央行急了,开始公开延迟,犀利的指责财政部。 虽然这其中还涉及到一些官场上面复杂的人际关系问题,但要是问题没有严重到一定地步,他们也不可能在公开场合公开干仗,是吧?所以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