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包含标签 一时之言 的所有文章
-
地铁加商业的模式已加速地铁亏损,地铁涨价背后的经济趋势
2024年5月的时候,根据交通运输部发布的数据,昆明轨道交通的客流强度为0.5,所以说昆明地铁现在也是过得很凄苦。前几年,昆明地铁还被曝出长期拖欠员工工资的新闻。昆明并不是个个例,在我国呢,是普遍的现象。根据2025年4月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数据,54个城市当中,只有17个城市客运强度达到了0.7的标准,不少地方的客运强度甚至只有零点零几。你说说,就这点儿人坐地铁怎么可能赚得了钱呢?更关键的是,经济下行之下,地铁很多收入都没有了,比如说广告收入,就是受影响比较大的一块儿,像广州地铁。中海城国际在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2024年度跟踪评级报告中提到,2023年广州地铁商业资源经营板块收入为7.83亿元,同比略有减少。其中广告业务受其他传播平台分流广告客户的影响呢,2023年收入同比下降34.19%至3.11亿元。 现在广东地铁甚至开始推广个人广告投放业务了,虽然官方说这是新开发业务,但你想啊,要是企业还愿意花钱打广告,广州地铁至于去找个人打广告吗?所以说,由于哪哪收入都指望不上了,我国地铁已经普遍的活不下去了。地铁涨价这事儿呢,虽然与大家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很多人看到这个消息呢,也没太当回事儿,因为很多地方还没有涨价,事不关己就高高挂起了,而即使事关自己了,可能实际痛感也没有特别强。 毕竟跟住房、教育、饮食等方面的价格相比呢,这个涨幅看着呢也没有显得那么的夸张,但现实并不是这样的,正所谓见未知助,或者说知微见助。 公共事业本身就是以民生保障为基础,遵循公益性原则的,它本身就不应该有市场化定价。大家注意啊,这点很重要啊。所以哪怕仅仅是轻微的涨价,所带来的影响程度也是巨大的。尤其是地铁价格,我国绝大多数城市的地铁票价在这一波之前都长期维持在10年甚至20年前的水平。 去年10月,有关部门就出台了相关政策,规定城市公共交通票价依法实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可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涨价的路已经铺好了,接下来只是时间问题了,肯定是要涨价的。从经济角度出发,财政压力转嫁到企业和老百姓身上,推高通胀、抑制消费,降低本土产品的价格优势都是必然的结果。诸如水、电气、公交、地铁这些公共服务,长期以来呢,实行的都是低于成本的定价策略,大多数国家都是这么做的,目的呢是保障民生,确保低收入群体能负担得起,同时呢,也是为了让社会最基本的运行成本降低,这是出于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考虑,有利于商业的正常发展。大家注意啊,地铁的低票价,它不是一种施舍,而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需要,同时也是民生的需要。放在我国,公共服务保持低价,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就是提升本土产品的价格优势。我国是制造业大国,降低社会运行成本有助于提升本土产品的竞争力,也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一直秉承的一个原则。由于地方财政吃紧,其实早从2023年开始,公共事业涨价就悄悄启动了。最开始涨价的是水、电、气这些中国制造,随着近几年房价涨、原料价格涨、通胀上升等等,维持价格优势已经非常艰难了,利润空间已所剩无几,而水电气上调会直接提高企业的经营性支出,尤其是生产过程中大量依赖于。 水电的中下游企业面临着更大的成本压力,再加上生产领域本就供过于求,内需不振,外需放缓,通过提高产品价格完全转嫁给消费者也不可能,最后苦只能往自己肚子里咽。之后交通方面也跃跃欲试了,先涨高铁价格,现在地铁也撑不住了。问题是水电气交通成本全都是老百姓的刚需,我国公用事业部门又是高度垄断的,居民勿替代选择呀,只能被动的接受涨价。就是说你涨他做,你不涨他做他没有选择,你涨不涨,老百姓都摆脱不了,一涨就是生活成本永久性的上升。2024年,扣除价格因素的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只有5.1%,增速比2023年低了1个百分点。消费本身就疲软,这种刚需成本稍有上升,对消费就会造成雪上加霜的影响。单纯的涨价,如果没有居民收入提升做支撑,也不是长久之计,可能会严重抑制消费。这一点呢,有关部门其实也很清楚了,但实在是没有办法涨价。以前地铁公司也尝试过很多自救的方式,第一种就是像深圳、武汉等地方那样,学香港搞to OD, 现在情况已经很明显了,就是摊子铺太大,一失足而成千古恨,反而是被房地产给拖累了。 第二种是地铁加商业,地铁站那么大,空出来的地并不少,把这些地盘租出去,搞点地铁便利站、面包店等等。这事儿呢,乍一想确实不错,比如北京总共好几百个站点啊,每天上千万的客流量,那是多大的买卖呀。但实际情况又跟大家想的不一样了,实际情况非常尴尬,2002年北京地铁就搞过一波地铁便利店,结果两年也没能出多少家,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办法就给全盘枪毙了。最近呢,这些年实在是周转不开了,就又想起来这事儿,而且经济不好的情况下,又生怕租户跑路或者撂挑子,所以对租户的要求就特别的严苛,必须是北京有知名度、有连锁背景的品牌,包括店铺规模、注册资本、资产、盈利情况。员工人数等全都有要求,租金也定的特别高,每平方米四五千元,算下来租一个二三十平方米的地方,一年租金成本就得上百万。大家看这个路子,有没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呢?这其实就是地铁版的民企反哺国企啊。 可实际情况是什么呢?大环境不好,租金在定那么老高,很少有人能做的红火呀,很多便利店、茶叶店、蛋糕店一类的,开不了几个月就倒闭了。 弄得比较好的是奥森公园的一口,出站以后呢,就会进到一个地下的美食街,生意很红火。这种模式呢,很难复制,因为车站的结构设计限制非常多,排烟基本上没可能,而地下通道也不是自站都有那么合适的条件,所以迄今为止,有条件搞成类似奥森那样的也屈指可数。 自救的路走不下去,而财政那边也给不了那么多补贴了,涨价的涨价,现在还没涨价的也在想着开源节流了。比如说佛山地铁就开启了极致节能模式,灯光调暗,空调调高,提前收车,地铁变增箱,而这一招呢,已经让不少乘客怨声载道了,广东那边现在越来越热,估计这样干的也不是长久之计,所以大概率的也得涨价,这当然会对趋势产生巨大的影响啊,首先影响到的就会是基建相关的行业和品种,再加上地铁本身就是超前建设的,总体影响会比很多人想象的更加剧烈。 理论上,建多少地铁应该根据交通情况来定。一开始我国也确实是这么干的。在只有北京、天津、上海等极少数城市开通地铁的情况下,1995年,国务院就发布了关于暂停审批城市地下快速轨道交通项目的通知,严格强调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包括地铁、轻轨等建设投资大、运营成本高,国家和所在城市财政目前难以承受。根据我国城市现有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家财力状况,当前必须严格控制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发展,并对在建项目加强管理。...
-
俄罗斯影响力自从叙利亚倒台后大降将成二流国家
赫梅米姆两大军事基地了部分撤离到了土耳其,俄军的意图已经很明显了。进行战略收缩,通过一步一步的妥协退让来尽的。保住最后两个最重要的军事基地,随着叙利亚局势的变化。俄罗斯一边从一些军事基地撤离,一边就赶紧跟叙利亚反对派武装力量谈判了。近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就宣布反对派武装已经和俄罗斯接触谈判。并且同意了维护俄罗斯基地和机构的安全。按理说反对在武装力量肯定跟俄......
-
AI是人类未来发展的强大的推动力,强者越强
俄罗斯那边经济就更差了。你想想财政预算那么多都给国防了。哪还有发展经济的雨量呢?我国现在经济下行,失业率高企,债务也跟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也是一堆问题,而且组织本身就比较松散,彼此之间没有特别坚实的纽带,没有共同的价值观获得利益。之前之能凝聚到一块,能走到一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国出钱,帮国家呢。都想借机,铠甲油就纷纷的加入进来了,如果汤姆抓住些国家的问题逐......
-
越是经济下行越爱在房地产身上做文章
一方面是因为越是经济下行,很多人越爱在房地产身上做文章,因为他涉及的金额往往比较大,很多中产阶级把身家性命都压在上面了,说白了,做一回局,骗子就能捞叨不少,可以说是一本万利啊。另一方面就是这里面呢,离不开有关部门的默许,他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从而助长了这种骗局。毕竟现在各个地方的主线任务之一就是托底房地产,给房企纾困,并尽力消化存量房。可以说,为了完成上面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