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扩种大豆的种植结构会影响到我主粮安全的趋势分析
这几年除了中国之外,还有一个国家在快速扩大大豆的种植面积,谁呢?就是巴西这家伙,实在是吃到中美贸易对抗的甜头了,吃上瘾了。其实自打2006年以后,巴西就在持续扩大大豆的种植,但2018年中美贸易战之后,它有个明显的加速,像在201819年度,巴西大豆的种植面积是三十五点九百万公顷,和美国的三十五点四百万公顷不相上下。 而到了202425年度,巴西的大豆种植面积已经扩大到了四十七点三百万公顷,而美国的波动面积则变动不大,为三十四点九百万公顷。同期,另一个大豆主产区阿根廷的播种面积也没有明显收缩,供给端在疯狂增长,而需求端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我国已经开始致力于国产化了,那这自然就会导致一个结果,就是全球大豆都将面临着供给过剩的压力呀。 根据美国农业部5月12号发布的预测,受巴西再一次获得丰收的推动,预计202526销售年度全球大豆产量将增加近600万吨,达到4.2682亿吨。与此同时,预计202526销售年度全球大豆的期末库存也会较上一年度增加115万吨,达到1.2433亿吨。所以不难推断出,在充足的供应之下,除非需求大增或者出现大面积天灾,否则无论是大豆、豆粕、豆油价格都很难长期走强。 虽然中国和巴西都扩大了大豆种植面积,但两国有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巴西是在增量扩产,而我们中国是在存量土地上扩产。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呢,巴西只所以能够扩大大豆的种植面积,是因为它有大量的荒地可以开发,这样的好处就是不会太影响其他作物的种植。但中国就不一样了,我国的耕地面积是非常有限的,能大规莫开垦的荒地几乎没有,这就意味着中国要想多种大豆,就必须牺牲一些其他农作物的种植面积。 这些被替代的作物是什么呢?主要就是玉米和水稻,注意啊,替代的主要是玉米和水稻,且记住这两点,这两点后边有用。东三省作为我国大豆主产区,是我国这一轮大豆扩种计划的主力军,而众所周知,东北的主要粮食作物就是玉米和水稻。这里呢,我们以黑龙江省为例,简单看一下大豆扩种之后对其他作物的影响,因为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是在2021年底发布的,所以以202年做分界线。 2021年,黑龙江水稻种植面积为386.7万公顷,玉米为652.4万公顷,大豆为388.8万公顷。到了2022年,受政策影响,黑龙江水稻种植面积降至360.1万公顷,玉米降的最多,跌破600万公顷,为597万公顷,大豆则增至了493.2万公顷。这个变动是很好理解的,因为玉米和大豆同为旱地作物,农民为了扩大大豆种植,自然而然的会想到少种玉米。但2023年情况变了,当年玉米种植面积再度回到600万公顷以上,达到645.2万公顷,大豆种植面积也保持在了488.7万公顷。 但水稻种植面积只有326.9万公顷了。2024年,黑龙江玉米种植面积进一步达到了664.2万公顷,大豆种植面积稍有下降,为468.5万公顷,水稻种植面积微微上升,回到了330.5万公顷,但和2021年的386.7万公顷相比,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了。透过这一系列的数据,我们不难猜测这背后有着怎样的一个故事。2022年的时候,因为国家倡导种植大豆,而且种大豆能拿到更高的补贴,所以呢,不少农民改种玉米为种大豆了。但种了一年以后,农民发现因为大豆产量低,即使有补贴也没有种玉米划算,很多人又重新改种玉米了。 但问题是,这个时候种不种大豆已经不是普通老百姓能说了算的。扩种大豆是写在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中的政治人物,他只能增不能少。那怎么办呢?一个最简单的办法,有关部门想出来了,就是水改旱,改种水稻为种大豆,就是不种水稻了,种大豆,这样水稻种植面积就减少了,而大豆种植面积呢,就增加了。 有些同学呢,会觉得这在经济上划不来,对吧?虽然每斤大豆价格可能比大米贵一两块钱,但大豆单产实在是太低呀。2024年我国大豆亩产是133.3kg,而水稻亩产能达到477kg,所以如果算总账的话,重大豆它真的就没有什么大的优势,它不经济,没有好的效益。但是这个账是对普通老百姓来算的,东北这个地方比较特殊的地方在哪儿呢?那就是在这片富饶的黑土地上有大量的国营农场,像黑龙江就有我国最大的国营农场群,这种国营的性质就决定了在利益得失面前,政治压倒一切呀。 但这种植结构的改变其实会影响到我国的主粮安全的,这一点可能很多人都没有想过,对吧?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20年前中国为什么会形成那么高的大豆进口依赖度呢?是我们自己不想种吗?肯定不是,按中国人勤劳的个性,但凡有条件,我们都会把粮袋子捏在自己手里的。 当时种不了,原因无非是耕地面积有限,保得了主粮就保不了经济作物了。而当时以美国大豆为代表的进口大豆品质好,价格也便宜,这么一来呢,我们进口大豆一方面是可以省钱,另外也可以借机和美国搞关系。而且大家别忘了,20年前正是房地产起步的阶段,这块占用的耕地也不少啊,这也导致我们客观上不得不依赖进口大豆。 现在还是这个问题,虽然我国想要调整种植结构,但可用耕地它是有限的,今天你这个多种点,那其他的呢,自然就会少种一点了。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来看,2021年全国稻谷总产量为21284.3万吨,小麦总产量为13694.6万吨,玉米总产量为27255.2万吨。而三年之后的2024年全国稻谷总产量为20753.5万吨,你对比一下就知道大幅减少了,小麦总产量14009.9万吨,略微增加,玉米总产量为29491.7万吨,也增加了。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出来,经过三年时间,小麦、玉米的产量都是在增长的,唯独稻谷在减产。大家注意啊,唯独稻谷总产量是在减少的,少了530.8万吨。懂的人都懂,中国的统计数据呢,主打一个喜庆路线,就是说赋予一些数据,一些幸福感,就好比说你在外面不小心掉坑里了,或者说不幸被人打了。 ...
-
地铁加商业的模式已加速地铁亏损,地铁涨价背后的经济趋势
2024年5月的时候,根据交通运输部发布的数据,昆明轨道交通的客流强度为0.5,所以说昆明地铁现在也是过得很凄苦。前几年,昆明地铁还被曝出长期拖欠员工工资的新闻。昆明并不是个个例,在我国呢,是普遍的现象。根据2025年4月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数据,54个城市当中,只有17个城市客运强度达到了0.7的标准,不少地方的客运强度甚至只有零点零几。你说说,就这点儿人坐地铁怎么可能赚得了钱呢?更关键的是,经济下行之下,地铁很多收入都没有了,比如说广告收入,就是受影响比较大的一块儿,像广州地铁。中海城国际在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2024年度跟踪评级报告中提到,2023年广州地铁商业资源经营板块收入为7.83亿元,同比略有减少。其中广告业务受其他传播平台分流广告客户的影响呢,2023年收入同比下降34.19%至3.11亿元。 现在广东地铁甚至开始推广个人广告投放业务了,虽然官方说这是新开发业务,但你想啊,要是企业还愿意花钱打广告,广州地铁至于去找个人打广告吗?所以说,由于哪哪收入都指望不上了,我国地铁已经普遍的活不下去了。地铁涨价这事儿呢,虽然与大家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很多人看到这个消息呢,也没太当回事儿,因为很多地方还没有涨价,事不关己就高高挂起了,而即使事关自己了,可能实际痛感也没有特别强。 毕竟跟住房、教育、饮食等方面的价格相比呢,这个涨幅看着呢也没有显得那么的夸张,但现实并不是这样的,正所谓见未知助,或者说知微见助。 公共事业本身就是以民生保障为基础,遵循公益性原则的,它本身就不应该有市场化定价。大家注意啊,这点很重要啊。所以哪怕仅仅是轻微的涨价,所带来的影响程度也是巨大的。尤其是地铁价格,我国绝大多数城市的地铁票价在这一波之前都长期维持在10年甚至20年前的水平。 去年10月,有关部门就出台了相关政策,规定城市公共交通票价依法实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可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涨价的路已经铺好了,接下来只是时间问题了,肯定是要涨价的。从经济角度出发,财政压力转嫁到企业和老百姓身上,推高通胀、抑制消费,降低本土产品的价格优势都是必然的结果。诸如水、电气、公交、地铁这些公共服务,长期以来呢,实行的都是低于成本的定价策略,大多数国家都是这么做的,目的呢是保障民生,确保低收入群体能负担得起,同时呢,也是为了让社会最基本的运行成本降低,这是出于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考虑,有利于商业的正常发展。大家注意啊,地铁的低票价,它不是一种施舍,而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需要,同时也是民生的需要。放在我国,公共服务保持低价,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就是提升本土产品的价格优势。我国是制造业大国,降低社会运行成本有助于提升本土产品的竞争力,也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一直秉承的一个原则。由于地方财政吃紧,其实早从2023年开始,公共事业涨价就悄悄启动了。最开始涨价的是水、电、气这些中国制造,随着近几年房价涨、原料价格涨、通胀上升等等,维持价格优势已经非常艰难了,利润空间已所剩无几,而水电气上调会直接提高企业的经营性支出,尤其是生产过程中大量依赖于。 水电的中下游企业面临着更大的成本压力,再加上生产领域本就供过于求,内需不振,外需放缓,通过提高产品价格完全转嫁给消费者也不可能,最后苦只能往自己肚子里咽。之后交通方面也跃跃欲试了,先涨高铁价格,现在地铁也撑不住了。问题是水电气交通成本全都是老百姓的刚需,我国公用事业部门又是高度垄断的,居民勿替代选择呀,只能被动的接受涨价。就是说你涨他做,你不涨他做他没有选择,你涨不涨,老百姓都摆脱不了,一涨就是生活成本永久性的上升。2024年,扣除价格因素的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只有5.1%,增速比2023年低了1个百分点。消费本身就疲软,这种刚需成本稍有上升,对消费就会造成雪上加霜的影响。单纯的涨价,如果没有居民收入提升做支撑,也不是长久之计,可能会严重抑制消费。这一点呢,有关部门其实也很清楚了,但实在是没有办法涨价。以前地铁公司也尝试过很多自救的方式,第一种就是像深圳、武汉等地方那样,学香港搞to OD, 现在情况已经很明显了,就是摊子铺太大,一失足而成千古恨,反而是被房地产给拖累了。 第二种是地铁加商业,地铁站那么大,空出来的地并不少,把这些地盘租出去,搞点地铁便利站、面包店等等。这事儿呢,乍一想确实不错,比如北京总共好几百个站点啊,每天上千万的客流量,那是多大的买卖呀。但实际情况又跟大家想的不一样了,实际情况非常尴尬,2002年北京地铁就搞过一波地铁便利店,结果两年也没能出多少家,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办法就给全盘枪毙了。最近呢,这些年实在是周转不开了,就又想起来这事儿,而且经济不好的情况下,又生怕租户跑路或者撂挑子,所以对租户的要求就特别的严苛,必须是北京有知名度、有连锁背景的品牌,包括店铺规模、注册资本、资产、盈利情况。员工人数等全都有要求,租金也定的特别高,每平方米四五千元,算下来租一个二三十平方米的地方,一年租金成本就得上百万。大家看这个路子,有没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呢?这其实就是地铁版的民企反哺国企啊。 可实际情况是什么呢?大环境不好,租金在定那么老高,很少有人能做的红火呀,很多便利店、茶叶店、蛋糕店一类的,开不了几个月就倒闭了。 弄得比较好的是奥森公园的一口,出站以后呢,就会进到一个地下的美食街,生意很红火。这种模式呢,很难复制,因为车站的结构设计限制非常多,排烟基本上没可能,而地下通道也不是自站都有那么合适的条件,所以迄今为止,有条件搞成类似奥森那样的也屈指可数。 自救的路走不下去,而财政那边也给不了那么多补贴了,涨价的涨价,现在还没涨价的也在想着开源节流了。比如说佛山地铁就开启了极致节能模式,灯光调暗,空调调高,提前收车,地铁变增箱,而这一招呢,已经让不少乘客怨声载道了,广东那边现在越来越热,估计这样干的也不是长久之计,所以大概率的也得涨价,这当然会对趋势产生巨大的影响啊,首先影响到的就会是基建相关的行业和品种,再加上地铁本身就是超前建设的,总体影响会比很多人想象的更加剧烈。 理论上,建多少地铁应该根据交通情况来定。一开始我国也确实是这么干的。在只有北京、天津、上海等极少数城市开通地铁的情况下,1995年,国务院就发布了关于暂停审批城市地下快速轨道交通项目的通知,严格强调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包括地铁、轻轨等建设投资大、运营成本高,国家和所在城市财政目前难以承受。根据我国城市现有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家财力状况,当前必须严格控制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发展,并对在建项目加强管理。...
-
医保的压力已经越来越大导致减肥市场增加及健身设备机会
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此前,国家卫健委甚至还发布了一套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手把手教学如何才能科学减肥,可见现在有关部门是多么的重视我国居民的肥胖问题。而地理位置偏远的一些学校呢,他们的体育师资水平更是不足,情况就更糟糕了。像一所郊区小学的体育老师就反映说,全校只有6名体育老师,但是呢,学校又安排了很多体育课程,这就导致每名体育老师一周要上18节体育课。......
-
时寒冰微课堂:经济下行趋势可能会持续15年到25年
我们现在的外汇储备虽然看起来很多,实际上它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了,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一个程度了,这意味着人民币很快就失去毛了,很快就没有支撑了,这对股市来说呢,也是一个潜在的利空,我前面讲了,未来我们只会更大力度的降准降息,那么货币的贬值只会来得越发的猛烈,股市虽然会短暂的起来一波,但很快呢就会跌下去。 因为大家看到人民币贬值,只会想趁着股市高点套现逃离,很简......
-
国内医药集采后想开进口药越来越难分析前因后果
我国对国际药企的态度转变其实特别明显,从最初的主动吸引。鼓励销售到近几年的排挤套路其实跟我们原来促进传统制造业的路线一模一样。建国初期,我国整体药品生产和研发能力都特别落后,整体医疗卫生水平很低。国民的主要健康指标位,曾经居于世界倒数几位,当时的民众真的是很发畜生病。因为很多现在吃几天药就能好的病,在时候可真能要人命。要想单靠我们的一国之力从零开始研究那些在......
-
未来一旦上游水资源的供应被截断印度将被我制约
印度东北部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农业、林业。比如说阿萨姆邦就是世界闻名的产茶区,它同时也是印度主要产茶区,每年生产超过6.5亿公斤的茶叶,占印度总产量的52%,占全球产量的13%。而阿萨姆邦茶叶种植的核心地带就是靠近布拉马普特拉河,河流冲击让这里的土地更加肥沃,比较大的温差和充沛的雨水也为茶叶的种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很显然茶叶的产量以及质量都会......
-
经济学家分析金砖国家建立结算体系是川普的敏感红线
建立金砖国家货币结算体系事是俄罗斯挑头的,因为俄乌战争导致俄罗斯推动金砖国家建立自己的结算体系,但实际上不是,首先推动金砖国家合作结算的是我国,我国也以金砖国家领导者自居。俄罗斯只不过是在金砖国家货币结算份额不断升高的时候,对外称了要赶紧建立好结算体系。但是体系其实早就建立的差不多了,要知道俄罗斯的国力衰退很快。他早就没有影响力了,我们中国才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最有影响力的国家呀。 而川普对挑战美国霸权是非常敏感的,最近川普就警告金砖国家,称如果金砖国家创建一种新货币取代美元,将对些国家的进口商品征收100%的关税。很显然挑战美元霸权地位动弹普的核心利益了。对于欧战争之类的。川姆其实并不是非常在意,因为没有触碰到他的核心利益。我国才是他心中的头号敌人他压根就没把俄罗斯当成最大的敌人。甚至在川普看来,俄罗斯是盟友,他要干的实际上是要联俄抗中。而俄罗斯也早就看明白一点了,在特朗普确认当选以后,俄罗斯的态度180度大转弯。之前急于建立金砖国家结算体系的是他,现在说不愿意去美元化的也是他。俄罗斯急于投逃,暴力向美国递交投名状的心已经掩饰不住了。甚至根本就不再掩饰了,说我国和美国之间本身有着不可跨越的鸿沟。 这条红线不是我们办中美活动就能跨过去的,而对欧洲国家来说。其实我们是有机会跟他搞好关系的,你想看在欧战争问题上。欧洲坚定不移的站在乌克兰一边,道理非常简单,而战争的实质。是直接威胁到了欧洲的安全了,欧洲不惜一切代价支持无可安。不是送钱送武器,要想跟欧洲国家搞好关系,只要在俄乌战争问题上。不旗帜鲜明的支持俄罗斯,换句话说,只要保持中意就可以做到。因为不仅俄罗斯有求于中国,欧洲也有求于中国呀。但是我国并没有样做。 直到最近,在针对谴责俄罗斯侵略乌克兰的问题上,我国依然投的是反对票。而不是弃权票依然旗帜鲜明的完全站在俄罗斯一边,那你说还怎么缓和跟欧洲的关系就算不投支持标,保持中立立场,起码也能缓和与欧洲的关系呀。很显然,在和欧美等国的很多问题上都涉及到大国的政策的定位。有很多难以解决的矛盾,而且些矛盾是没有办法跨越的。...
-
脱钩的负面影响在扩大中有实力挑战美国霸权
现在像光伏种国家力推扶持的产业也开始接连倒下,说明脱钩的负面影响正在不断扩大,情况也越来越不乐观,不可控了。在这种情况下,大家还有能力去消费呢?老学员都知道在2018年的时候我是强烈主张不要打贸易战的,因为开工没有回头见一打贸易战。我们的经济将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当时我那样讲了,很多学生非常的反感。认为是软蛋是投降主义,是没有鼓起,实际上不是。我主要是从趋势的......
-
2024年初新能源汽车刚打完价格战年底风云又起
2024年各车企从去年开启的价格,站在今年下半年的时候呢。突然没了动静,正当大姐以为价格战已经成为过去式的时候,没想到11月25号特斯拉突然来了个暴击,高调官宣尾款立减活动,将价格屠刀砍向了毛豆外。将后驱版的价格砍至历史最低点,再叠加各种补贴优惠。用特斯拉的话说,买辆电动车最少能省5万块钱,特斯拉一放出降价炸弹。其他企业虽然表面上没有跟进,但是私底下已经暗潮涌动。 11月27号比亚迪,上汽大通相继被报,要求供应商。明年降价百分之十的消息,此举被市场广泛解读为他们在为更激烈的价格占做准备。新一轮价格战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在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车企怎么办呢?毕竟,在上游价格站之下,车企们就已经遍体鳞伤。2023年初,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率先开启价格战,宣布主力车型最多降价3.6万元。随后,比亚迪魏小李等众多新能源车企高调宣布跟进。后来,就连奔驰宝马,奥迪些传统染油车骑也不甘示弱。纷纷加入战争。当时价格战打得非常激烈,你降1万我就降23000万。谁也不让着谁,那会呢?大家为敢降价,降么狠呢?因为那会呢?车起门呢是有不少降价空间的。你看比亚迪,上汽,东风等2022年的成绩单,哪个不是赚的盆满钵满呢。那会儿光是七家车企就净赚了超过700亿元,正是些丰厚的利润。 给了他们降价的勇气,当时他们的计划是,就算降价,也不至于到了亏损的境地。趁机把市场抢来,没准将来还能赚得更多,市场上只要有一家车级,么想。其他车企就必须跟进,不得不加入价格站之中,毕竟汽车的性能总共就那么多点。a降价了b不降价消费者就不选b了b就会被市场淘汰。但时候其他车企也确实承受得了,就算是一些新能源车企不赚钱也愿意参战,毕竟新能源汽车是大趋势,他们就算是当下没赚到钱。 但是前期靠讲故事融来了不少钱就给了他们打价格战。抢市场的资本,而且他们还能给投资人讲故事说只要把市场抢过来了。就不怕投资者不买账,就不怕未来不赚钱,没准他们加入价格战也是投资人默许的。靠着种想法持续到今年的价格战不单打得没有收敛,反而越来越激烈了。据成联会统计,仅今年前五个月就有136款车型降价。降价规模超过2023年全年的九成,超越了202年全年的降价总规模。那为到了下半年,价格战场硬战突然干不动了呢?很简单。就算加点再怎么殷实,也禁不住么个降价法呀。车企的销量是上去了没错。但你看哪个车器赚到大钱了呢?今年前三季度汽车行业利润率只有4.6%。不仅远低于下游工业企业,6.1%的平均利润率水平,更是创新了。近十年来的新低,今年前八个月,价格战已经使新车市场整体零售累计损失1380亿元。 还是整个行业的情况,要是单看新能源车企的成绩单,尤其是那些造车新势力。就更加惨不忍睹了,今年第三季度未来亏了超50亿元,小鹏亏了18.1亿元。要知道,今年新能源汽车的原材料理价是在不断下降的。据富宝锂电网数据。电池级碳酸铝均价已有1月2号的每吨96500元。降到了11月1号的每吨74000元,整体跌幅高达分之23.3。也说,要不是铝价不断下跌,些新能源车企亏得更惨呢。有人也许会说,不对老师,理想企业不是催自己赚的钱了吗。 理想能赚钱是因为他就不做纯电动车,他走的是。征程是路线技术非常有争议,简单来说用发动机发电。在用电驱动车辆严格点来说,很多人都觉得根本就不能称它为新能源电动车。而增城市电动车技术早在汽车工业支出就有了,一点也不新鲜。赛道也早就让通用那些外国传统车企参透了,理想不过是在人家经济的技术上复刻了一下。只不过现在大家都在做纯电动车,没车企搞赛道了,才让理想装了个控制。说理想的获利多少有点作弊的嫌疑,卖的越多,亏得越狠。你说谁受得了呢?车企明显进入了囚徒困境,如果车骑在别人打价格战的时候退出。只会把市场份额让给那些参与的车企,进而导致自己丧失市场优势,销量下滑。 ...
-
川普对金砖国家威胁去美元化加关税的经济趋势分析
大家也都知道现在国内企业生存情况特别艰难,都是能保生意就保,尽量的委屈求全同意收卢布。俄罗斯前期从我国边呢进口了大量商品。卢布在持续的贬值,反映到实际利润上,我国企业呢就会亏特别多。比如说九月的进口单,甚至上半年的进口单,俄罗斯收到货以后呢。到现在才开始付尾款,假如尾款1000万卢布九月份的时候呢,1000万卢布还能值个80万人民币左右,现在的1000万就只能值60来万了,啥也没干,做着不动就亏掉了20万。差不多相当于违款的1/4了,等于部分钱直接就让俄罗斯人给拿走了。 他就会发现,卢布贬值对俄罗斯来说并不一定是坏事,俄罗斯搞么一出卢布大贬值,一方面能偷偷的拼命的买外币。确保外汇不缩水,另一方面呢,又能大幅减少对我国支付所承担的责任。等于是公然开我国茄子油,跟抢劫差不多了。另外,中国跟俄罗斯是由货币互换的。俄罗斯在凯我国企业有所的同时,还利用渠道大量拿我们的人民币去兑换美元。对人民币来说是持续性的伤害,对我们来说呢,当然也是巨大的风险。一讲到呢,就该有人说了,理论上货币互换我们是不会吃亏的,大家切记,理论是理论,实际操作和理论经常不是一回事。 那么川普现在跟整个金砖国家发出威胁,如果你们应要弄新货币搞去美元化,那就等着100%关税吧。那有没有一种些金砖国家联合起来一致对外,反过来对汤普,对美国形成威胁呢?种情况。基本上是不的,尽管我们希望发生情况,但是几乎不更深一层的思考就会发现。背后隐藏了美国在金融领域新的棋局,借力打力,逐渐从内部。把些对美元有威胁的组织给打离心,甚至瓦解掉,别的不说,就印度和俄罗斯两个同为初始成员国的国家。哪个心里没有点小算盘呢? 就比如说印度,他面对中美贸易战,俄无战争等敏感事件的时候都能脚踏n条船,灵活应对。怎么现在跟金砖国家绑在一起对抗美国呢?更何况在中美两国之间。印度明显是更偏向美国那边,看特尔普当选之后莫迪有多高兴就知道了。汤唯当选,莫迪就赶在第一梯队,也排在前三名,给汤普发了贺电。他觉得不过瘾,又在x上发文说,我衷心祝贺我的朋友。 印度外交部长苏杰森在接受采访时有句话说的特经典。他说,我知道现在很多国家对美国感到紧张,但实话实说,印度绝不是其中。他说的意思是特朗普当选,很多国家都很紧张,但是印度不紧张,印度非常开心。种情况之下,印度是不转换阵营,踢开美国,跟我国捆绑在一起的。再说,俄罗斯卢布之前被美国给打成那样,都没有崩溃,还不是因为有金砖国家种小团体做靠山给他撑着吗。 如果靠山也给打丢了,打瓦解了俄罗斯可就真的啥也没有了,没有依靠了。还有像埃及,沙特阿兰酋些金砖国家,明摆着的也都是跟美国关系更近。尤其是沙特和阿联酋,胆子小得不得了,他们的钱可都在美国存着,对吧很多人很多权贵的钱都在美国,他们又都是主要做能源生意的。离开了美元,他们的经济根本就没法正常运行,么敏感的事估计他们很快就要争先恐后的。向美国投怀送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