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线城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强于一二线的趋势
随着房价的下降,是不是情况会好一些呢?不仅不会好,而且还会继续恶化。以北京为例,机构数据显示,2023年3月的时候,全市二手住宅的平均成交价格每平方米超过76192元,到了现在,每平方米价格已经跌到了68714元了,跌幅差不多10%。上海的情况也差不多,这还是均价,要是豪宅,跌幅就更惨了。
像上海汤臣一品的房子,有些几年的时间里价格跌了一半儿,也就是说一套4000万的房子,两年就跌的只剩下2000万了。别看北京、上海这种地方房价抗跌,但架不住总价高啊,一套就能让一个家庭的资产缩水2000万。而四五线城市就算房价缩水了一半儿,从每平方米1万元跌到了5000块钱,腰斩了,但是一套100m2的房子,缩水幅度也不过才50万元呢。所以说,京沪房价跌幅虽然小,但基数大,房价下跌的影响更大,家庭资产缩水情况更加严重。
更重要的是,很多人都是贷款买房,一旦资产缩水,他们还可能面临着因抵押物贬值被追加资金的风险。什么意思呢?就是有之前买房的房主发现呢,虽然自己一直按时交纳房贷,但却接到了银行贷款经理打来的电话,说400万的房子因为价格下跌了两成,要他补交50万现金或者抵押物。这50万怎么算的呢?就是这房子原来不是值400万吗?所以根据原来的价值,这个房主本来能贷到280万元,但是现在房价跌了。
那按照目前的价格,这个房主就只能贷230万了,其中50万是要补交给银行的,所以银行才追着问他要50万的现金或者抵押物。大家注意啊,这并不是个例,随着房价越跌越狠,这样被追缴钱的人也越来越多,本来这些买房的人钱都用去交首付了,没有什么余粮,再让他们拿出更多的现金,只会让他们的生活越来越拮据,尤其是在经济遇冷的情况下。所以说北京上海消费欲冷的背后,不是大家消费欲望不高,不是大家消费欲望降低了,而是承受不起的消费,这是经济严重下行的信号啊。
北京和上海消费的下滑产生的影响是很深远的,也是很长远的。我之前反复的跟大家说寒冬就要到来了,现在我们正处于深秋,都说一叶之秋,现在又一片叶子落了下来。像北京、上海这种超一线城市的现状,就预示着未来整体消费的退市啊。前面我提到过,去年的时候这两个城市就出现了负增长,而那个时候也已经出现了三四线城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强于一二线的趋势,那一二线不行啊,三四线城市能承担起消费的重任吗?当然是不行的,三四线城市的人相对来说确实房价这方面的影响相对小一些,但是经济下行,他们未来收入的预期也会下降啊。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供给也在增加,这些年株洲万达金。
听万象城等老牌商业综合体都加大了在三四线城市的布局,万达有高管就表示,三四线城市综合体的租金回报比一二线城市更高,所以呢资金都往三四线城市拥,而像很多餐饮品牌,一二线城市基本上已经饱和了,所以呢,扩张也都冲着三四线城市去了,这自然会支撑起消费数据。但是这里的逻辑跟两新其实是类似的,以旧换新那些终归是要饱和的,现在很多需求是因为之前没有花钱的机会,但是这个需求能维持多久,跟经济基本面是紧密相连的呀。
在经济基本面如此之差的当下,哪怕三四线城市的消费现在迎来了春天,可能很快就要结束了,而消费已经是我们现在三驾马车里面唯一能依靠的了。问题是消费需要钱,如果没有收入怎么消费呢?经济下行对消费来说那是灭顶之灾呀。那么投资行不行呢?更不行,毕竟我们早就没有什么钱去做投资了。